信口雌黃

1.出處

<晉書。王衍傳>:衍好清談,義理有所不安,隨即更改,世號口中雌黃 。


2.語譯

不知真相,隨便發表議論。


3.故事內容

「信口雌黃」原作「口中雌黃」。魏晉南北朝時期,由於時代環境的動盪不安,道家老子和莊子的清靜無為思想,因此得以流行,許多人都喜歡以老莊思想為談論內容,王衍就是其中的一個。他每每在談論老莊玄妙的哲理時,總能侃侃而談,即使是講錯了,或是在道理上有說不通的地方,仍然不慌不忙地隨口改正,彷彿嘴裡含了雌黃,隨時改正,所以大家都稱他是「口中雌黃」。

後來「信口雌黃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不顧事實真相,而隨口亂說或妄作批評。出現「信口雌黃」的書證如清.張雲璈〈察吏行〉:「太守觀察本切近,豈肯信口生雌黃。」


4.相似、相反詞

相似詞:道聽塗說,向壁虛構,無稽之談 。

相反詞:實事求是,信而有徵。


5.例句

他涉事未深,卻總愛信口雌黃,令人不勝唏噓 。

我要造句投稿

竹縣關西國小資訊組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