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母三遷

1.出處

漢‧趙歧《孟子題詞》:「孟子生有淑質,幼被慈母三遷之教。」
《列女傳》: 孟軻之母, 為教其子, 三遷其居, 卒使孟軻成大儒之名。

2.語譯

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,三次遷居。
亦作「孟母擇鄰」;喻環境能影響一個人的教育。所謂: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也。
比喻母親注重孩子的教育,因此擇鄰而居。後人據此稱選擇好鄰居為「孟母遺風」,用來祝賀人遷居。

3.故事內容

亦作「孟母擇鄰」;喻環境能影響一個人的教育。所謂: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也。
  孟子名軻,字子輿,戰國時鄒(山東)人,曾就學於子思,著作有「孟子」七篇。其人重仁義,輕功利,並主性善說,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大學問家,後世因為他的言行作為僅次於孔子,故有「亞聖」之稱。
  可是,當孟子在還沒成年以前,他也和其它的孩子一樣;會皮會鬧;會哭會叫,他的母親為了他將來的教育問題,曾不知費了多少苦心。
  第一次,他們都住宅,因為靠近墓地。孟子由於耳濡目沾,經常接觸的關係,所以他在很小小時候,就和鄰居多孩子們學會了祭祀。于是閑來無事,大家就聚在一起模仿著大人,你跪我拜,我哭他哀,辦理喪事的那套把戲。後來,這事被他的母親知道了,便說:「唉,這地方怎麼能讓我說孩子躭下去呢?」於是他們就遷居到街上面市集去住。
  可是在市集上,孟子又和鄰居多孩子們學會了作生意的那套本領。閑著沒事彼此又聚在一起,你吹牛、我誇口,模仿著商人以笑靨迎人。那副打躬作揖,招徠顧客的模樣,正是表演的維妙維肖,栩栩如真。孟母見了,又皺眉頭,說「這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呵。」於是,她們又開始作再一次的遷居。
  直到最後一次,她們搬到學校附近,才總算定居下來。而孟子呢,他也從那個時候起,突然變的守秩序,懂禮貌起來。這時,孟母才滿意的點點頭說:「這才是我兒子最理想起好住處吶!」
  一天,孟子因不用功讀書而逃學回家。孟母立刻拿起剪刀,把織布機上正在編織的布剪斷了,並且對孟子說:「求學的道理,就和我織布的道理一樣,要一絲一絲的織上去,才能織成一塊有用的布。你讀書也是一樣,要努力用功,經過長時間的積累,才能有成就。像你這樣不用功,怎麼能夠成就大業呢?」
  孟子聽了非常慚愧,從此發奮向學,終於成了一位飽學高德的聖賢。
  孟母因為很注重小孩的幼年教育,所以才會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因為不良環境的影響,在行為上有了偏差。為了讓幼年的孟子能將心思放在學業上,曾經搬了三次家,留下「昔孟母,擇鄰處;子不學,斷機杼」這個有益的幼兒教育故事。

4.相似、相反詞

相似詞:里仁為美、居之也安、良禽擇木

相反詞:


5.例句

1.她為了使孩子有良好的教育環境,特地將住家遷到文教區,真是「孟母三遷」,用心良苦。

2.劉太太為了兒子的學業,不管自己有多辛苦,努力地為他尋找好學校,真是有孟母三遷的精神。

我要造句投稿

竹縣關西國小資訊組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