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頭木屑

1.出處

《晉書·陶侃傳》:「時造船,木屑及竹頭,悉令舉掌之,鹹不解所以。」


2.語譯

比喻可利用的廢物。


3.故事內容

晉朝時候,尋陽人陶侃,字士行,晉明帝時,曾官拜征西大將軍。他不但學問淵博,做事縝密,凡事定必親力親為;對於軍事方面,更有獨到的眼光,和過人的才能,所以當時有人將他同諸葛孔明比擬。
  有一次,他啣命督造大船,不論風雨晨昏,每天都親自去監督,見到工人鋸下來的木屑,和截短下來扔在地上的竹頭,他都一一命令他們收拾儲藏起來,並且將它存放在庫房裡面。當時大家都不明白他這樣做,究竟是什麼用意?可是又沒人敢去問他。
  第二年新春,府衙舉行慶祝朝會,依照往例,官員都必須於是日清晨趕到衙門裡去參加慶祝元旦的儀式。偏巧在年屆那幾天一連落了幾場大雪,路上一片銀白,積雪盈尺,雖然經過了幾天陽光的照射,但衙門前的積雪,一時還沒有完全融化,地上濕漉漉的,泥濘不堪,極為不便。于是陶侃就叫人把前時收藏在庫房裡的木屑拿出來鋪在地上,解決了行路的困難。又有一次,駙馬都尉(官名)桓溫要去討伐蜀地,事先趕造了不少船隻,船板釘好了,就是缺少竹釘,沒法把船身裝起來,陶侃便叫人把儲藏的竹頭,都取出來送給桓溫,削成釘子,于是船就一艘艘的裝置起來了。
  因此,後人便將這件事引伸為一句成語「竹頭木屑」,以比喻人心思的縝密,雖極為微小或瑣碎的事物,也一樣不拋棄遺留。
  謂縝密不遺小事的意思。晉陶侃造船,竹頭木屑,悉令舉掌之,咸不解所以,後元會,積雪始晴,廳事猶濕,于是以屑布地。及桓溫伐蜀,又以所貯竹頭作釘裝船。事見「晉書」。

4.相似、相反詞

相似詞:

相反詞:


5.例句

1. 他生性向來謹慎,對任何細微的事情都能顧及,雖「竹頭木屑」,亦不加遺棄。
2. 竹頭木屑,各有所用,應加以利用。

我要造句投稿

竹縣關西國小資訊組製作